在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衛(wèi)星鎮(zhèn)水二村,村黨支部書記劉堯踩著新修的混凝土田間路笑著說:“過去雨天穿靴子都陷腳,現在穿拖鞋就能下地。路通了,大機械進出自如,收糧車直接開到地頭,糧商再沒理由壓價了。”他的笑容里,藏著黑土地上的時代變遷。
黑龍江永久基本農田面積2.03億畝,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.56億畝,占東北典型黑土區(qū)耕地面積的56.1%,黑土地面積大、質量優(yōu)、產能高。作為“中華大糧倉”,2024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1600.34億斤,占全國糧食產量的11.3%,連續(xù)15年位居全國***。該省把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夯實國家糧食安全“壓艙石”的重要舉措,以“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”為首要目標,堅持農田灌排體系、田塊整治、田間道路“三建”同步。截至2024年,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近1.2億畝,居全國首位,近60%的永久基本農田實現“田成方、渠相通、旱能灌、澇能排”。
從“靠天吃飯”到“旱澇保收”,從“肩挑背扛”到“鐵牛馳騁”,當移動灌溉車在田野中畫出銀色軌跡,當玻璃鋼機井房在田頭折射陽光,黑龍江用近1.2億畝高標準農田宣告:糧倉根基的升級,是給每塊農田穿上“救生衣”,是讓每寸黑土成為“聚寶盆”。在這片占全國1/9耕地的沃野上,一場關乎糧食安全的變革正徐徐展開。
三級聯(lián)動攻堅
“4月解凍開工,7月雨季來襲,9月收割讓路,11月土地封凍。”黑龍江省農業(yè)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,黑龍江地處高寒地區(qū),冰凍期漫長,全年有效施工期短,因此呈現出“氣候條件嚴酷、時間異常緊迫、任務必須完成”的突出特點...[查看原文]